现代健康报 > 健康科普
增强防控意识,预防传染病发生
2025-05-21
作者:黄宇航
作者单位: 廉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 廉江 524400

传染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,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与社会稳定。因此,每个人都应深刻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,积极主动地增强防控意识,采取有效措施,共同筑牢抵御传染病的坚固防线,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环境。

1了解常见传染病及其传播方式

1.1呼吸道传染病

①流感:由流感病毒引起,通过空气飞沫传播,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,其携带的病毒会随着飞沫进入空气,被他人吸入后发生传染。流感传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,常在冬春季节高发,症状包括高热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等。②肺结核: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,同样经空气传播。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、咳痰时会排出结核菌,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就可能被感染。肺结核病程长,常见症状有咳嗽、咳痰、咯血、低热、盗汗、乏力等。③新冠感染:这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,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。主要传播路径包括密切传播及飞沫传播,于封闭条件下在空气中扩散气溶胶,其症状多样,从无症状感染到重症肺炎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
1.2消化道传染病

①霍乱:由霍乱弧菌引起,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。卫生条件差、水源不安全的地区易发生霍乱疫情。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泻、呕吐,严重时可导致脱水、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。②细菌性痢疾:由痢疾杆菌感染所致,经粪 - 口途径传播。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,以及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后未洗手就进食,都可能感染。症状为腹痛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黏液脓血便等。③甲肝:由甲肝病毒引起,也是通过粪 - 口途径传播。日常生活接触、水源和食物污染都可能造成甲肝传播,尤其是食用被污染的贝类等水产品。感染甲肝后,患者会出现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黄疸等症状。

1.3虫媒传染病

①疟疾:由疟原虫感染引起,通过按蚊叮咬传播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发育繁殖,当按蚊叮咬人时,将疟原虫注入人体。疟疾以周期性的寒战、高热及大汗为主要临床表现,而慢性反复感染则会引起贫血。②登革热:由登革病毒引起,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。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后,病毒在其体内复制,再叮咬其他人时传播病毒。患者会出现关节痛、高热等症状,情况严重下还会向重症登革热发展,引发出血、休克等症状,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。

2个人防控措施

2.1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

①勤洗手:这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、最重要的措施之一。在饭前便后、触摸公共物品后、咳嗽或打喷嚏后,一定要用清水和香皂搓手20秒钟以上,保证手心、手背、手指缝、指甲缝等部位都清洗干净。如果没有流动水,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②正确佩戴口罩:在传染病流行期间,尤其是前往人员密集场所、医院等,要正确佩戴口罩。选择合适的口罩,如医用外科口罩、N95 口罩等。佩戴时,打开呼吸防护面罩,盖住口鼻及下颚,收紧呼吸防护面罩,让呼吸防护面罩紧贴脸部,防止空气泄漏。口罩使用后,不要随意丢弃,应放入专用的垃圾桶。

2.2健康的生活方式

①注意膳食:注意膳食平衡,多进食瘦肉、鱼类、蛋类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,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变质食物,尽量减少食用生冷食物,尤其是在夏季和传染病高发季节。②适量运动: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,建议每周做150分钟以上的适度的有氧运动,比如快步走,慢跑,游泳等。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。③充分休息:确保每日充足睡眠,成人7~8小时,儿童和青少年需保持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。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,增强身体对传染病的抵御能力。

2.3疫苗接种

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、最经济的手段。根据自身年龄、健康状况和疫苗接种建议,按时接种各类疫苗。例如,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;儿童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卡介苗、乙肝疫苗、脊髓灰质炎疫苗等,可预防相应的传染病。

3公共场所防控要点

3.1学校防控

学校需将预防传染病的相关内容融入健康教育课程中,利用各种方式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相关知识向学生传授,增强学生的预防和治疗意识。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定期清理校园垃圾,消除卫生死角,减少传染病传播的隐患。

3.2医疗机构防控

在院内门口设立预约的检查窗口,测量每个进入人员的体温状况,给予所有人员症状询问和流行病学史调查。对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的患者,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,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,防止交叉感染。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操作,严格执行手卫生、消毒隔离制度,加强对医疗设备及病房环境的常规消毒及监控,保证其有效的灭菌。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流程,减少患者在医院内的停留时间和聚集程度。

3.3公共场所防控

保持商场、超市内环境清洁,定期对地面、电梯扶手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消毒。加强通风换气,确保空气流通。合理控制客流量,避免人员聚集。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,对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,要求佩戴口罩。

总而言之,预防传染病,人人有责,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防控意识,从自身做起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。同时,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,加强公共场所防控,完善疫情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,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,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

分享到:
版权声明:

1、凡本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、图片、声音、录像、图表、广告、域名、软件、程序、版面设计、专栏目录与名称、内容分类标准)的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。未经现代健康报网书面许可,任何人不得引用、复制、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现代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。对于有上述行为者,现代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 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现代健康报”或带有现代健康报LOGO、水印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现代健康报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

相关链接

关于我们网站声明特别声明联系我们 |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7-85699962